摘要:根据《淮北市新城镇化发展规划(2017年-2025年)》显示,到2020年,淮北市市域户籍总人口达到22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展望到202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60%,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从数据来看,淮北市"东扩南进...
根据《淮北市新城镇化发展规划(2017年-2025年)》显示,到2020年,淮北市市域户籍总人口达到22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展望到2025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60%,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从数据来看,淮北市"东扩南进"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
未来十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落实"东扩南进",开辟全新城域,实现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新兴城镇化规划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我市依据相关规划和要求出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绿色引导、生态优先,多方联动、协调发展,多元驱动、创新发展,遵循规律、彰显特色的基本原则,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即突出创建新型城市一个总体目标,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团队两个创新主体,统筹绿金科创大走廊、东部科教新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位一体建设发展,强化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个支撑体系,聚焦碳基、铝基、硅基、生物科技、大数据产业五个主攻方向,在抓好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两动并进"上、狠抓平台建设上、培育创新主体上、持续深化改革上、推动全面创新上求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淮北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我市除了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考虑我市全域发展的要求,将建设"生态网络化,功能板块化,城镇组团化,绿色宜居城",形成"一主一副、两轴一带"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一带、两翼、三廊、四区、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其中,"一带"即是以淮北城市"中央湖廊"、濉阜铁路生态廊道和S202线生态廊道为骨架,形成链接南北、贯通城乡的中央生态景观轴带,主要包括北湖、东湖、中湖、南湖、乾隆湖、化家湖串联湖群及其周边各类生态游憩公园绿地,以及濉阜铁路、S202线生态廊道等。新格局将全面促进淮北市"东扩南移"规划有序落实,城市能级得到有效拉升。
"东扩南移"的建设规划将全面突出生态价值、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助力建设以教育、科研、行政办公、大学生创业、金融商贸、旅游休闲度假为主的宜居生态城区、智慧城区和创新城区。同时,也将打造出新要素集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体系优良、宜居宜业宜游、产学研用一体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新城。力争到2022年,集聚各类中高端人才1500名,引进和打造科研机构、科创团队、双创平台80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授权发明专利3000件,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800家,各类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00亿元。
淮北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等多重叠加机遇,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全面推进"东扩南进"发展布局,为迈向苏鲁豫皖交汇区域 中心城市,打造更具活力的开放创新之城、更富效能的转型样板之城、更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之城、更显魅力的山水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