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网-安徽频道四十载创业拼搏砥砺奋进,四十载春华秋实继往开来。岁月峥嵘,沧桑巨变。回眸杜集区从1980年建区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杜集人民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在奋发图强的征程...
人民网-安徽频道
四十载创业拼搏砥砺奋进,四十载春华秋实继往开来。岁月峥嵘,沧桑巨变。回眸杜集区从1980年建区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杜集人民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在奋发图强的征程中谱写了撼人心魄的旋律。4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一个城区,却凝聚了太多的过往与回忆、成就与辉煌,杜集40年既是一部开拓进取的思想解放史,又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艰苦创业史,更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发展进步史。
发展历程
(一)农业改革发展历程
1980年,杜集区成立,实行“以矿带社”。
1981年,杜集区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区68个大队、830个生产队28542个农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土地13.4万余亩。
1984年,撤销原有公社、大队建制,全区10个公社改为乡。
1989年,区政府实施主攻“三水—菜—牧”的农业发展思路,多层次开发农业资源。
1996年,根据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所作的规定和指示精神,对农村土地实行第二轮承包。
2011,年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200公顷,总产量4.45万吨,农业总产值8.82亿元,按可比价格增加5.9%。
2019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2.6%。秸秆综合利用总量达12.76万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稳步提升。
(二)工业改革发展历程
1981年,杜集区工业产值仅有810万元,产品主要是石灰、砖瓦、水泥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杜集区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和个体联户企业。乡镇企业从1994年至1996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16强、15强、14强,丝绸、服装、氧化锌、塑钢异型材及皮革等乡镇企业产品远销省内外及欧亚非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至2000年,全区147家集体工业企业改制143家。2005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至2010年底,累计利用外资174.36亿元,有78家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入驻经济开发区。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2亿元。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4.6亿元。2019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
(三)商贸改革发展历程
杜集区在建区前,商贸方面仅有杜集、坡里、高岳、朔里、袁庄等农村集市进行农副产品交易。
20世纪80年代后期,杜集区乡镇企业产品丝绸、雕白块、麻袋等大批产品销往国外,年出口产品外汇收入达亿元。1997年建设东黎批发市场、2000年投资2160万元建纵楼大市场、2005年投资1.8亿元建设中国煤矿设备机械博览城、2008年投资1.5亿元建设占地7.8万平方米石台镇紫金城综合大市场。
2011年全区拥有红星美凯龙、真棒、苏果、好又多等品牌较大规模商业超市14家。
2019年全市首家智慧型菜市场—万家汇智慧生活广场和吾悦广场投入运营。
(四)教育改革发展历程
1982年全区有小学84所,初中19所,高中1所,在校学生21868名。
1984年,杜集区成立文教局。
1986年6月,杜集区简政放权,“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1992年杜集区小学统一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1994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两基教育”达标验收。
1996年,区文教局改为教育局,1997年2月更名为教育委员会专门负责全区的教育管理工作。
2004年8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精神,原企业学校一律属地化管理,辖区内原属国有企业的7所中学和8所小学划归杜集区政府管理。
2019年,总投资20余亿元的淮北理工学院成功落户杜集。
(五)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历程
建区初期,杜集区辖10个公社设有卫生院,杜集区人民医院前身为矿山集镇卫生院,始建于1986年。
1987年5月改为杜集区人民医院。1996年,消灭霍乱、脊髓灰质炎、疟疾等疾病,初级保健达到省颁标准。至2006年全区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8万人。
2007年始,杜集区全面推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辖区内煤矿企业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交杜集区卫生局管理。
2019年,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进一步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区人民医院成功争取专项债券资金5900万元。
辉煌成就
(一)工业经济突破跨越
2005年滂汪工业园由高岳镇管理转为杜集区管理,定位为新型矿山设备制造。
2006年省政府批准为杜集经济开发区。
2008年杜集经济开发区荣获“安徽省矿山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光荣称号。2019年水泥、煤炭、房地产和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税收贡献“四箭齐发”,财政总收入达12.1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四十年来,杜集区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粮食总产达8.7万吨,新增家庭农场21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家;两岸农业、假日阳光分别获批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5个;完成41个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建成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家。
(三)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杜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明显增强,实现了由贫困、温饱到小康的全面转变。全面“消灭”农村危房,贫困群众喜圆“安居梦”。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毛场、官庄等4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段园镇获批中国生态魅力镇,双楼村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农庄。
南山汉文化博物馆蝉联2018—2020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1995年后,随着淮北市“城市转型,市区东扩”战略的实施,“九五”期间,拓展改造博山路、高岳路、矿山路、团结路、宿丁路、孙梧路、萧桃路。
投入资金1900万元,14个污水管网项目建成使用,总长度达13公里。
投入资金1600万元,拆除重建南山沟桥等一批水毁工程。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长度93.5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全面完工。
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区人民医院、东岳雅苑等9个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3.5亿元。(段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