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04:29:51 | 浏览:10259
动能转换加速突破 内生动力有效激发襄都区:开创首善之区科创新城文化名城新局面
“喜迎二十大·邢台新跨越”
之襄都篇
图↑居民在恒大城小区散步
7月5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喜迎二十大 邢台新跨越”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襄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襄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今年发展思路和“十四五”发展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都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2亿元,年均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7%。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城区面貌实现新变化、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激发新活力、民生事业得到新发展。
图↑旭阳经济开发区园区图
图↑行政审批局到旭阳园区为企业送政策上门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比例为0.5:34.6:64.9。一产实现“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二产实现“链条化”发展,形成煤化工、氢能源两条主导产业链,且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延伸。三产实现“优质化”发展,着力打造城市经济引领区。围绕增强动能,把科技创新作为关键要素,努力打造研发高地、科创高地和人才高地。
拆旧和建新相协调、建设和管理相协调、城市和乡村相协调……在优化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该区聚焦协调发展,新建城市道路72条、打通断头路16条,进一步拉开了城市框架。打造邢台博物馆、万达广场等一批城市新地标,中心城市成长不断加快。创新实施“大物业”管理模式,128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化管理。新增城市绿地1550亩,新建街头游园38个、人工湖9个,铺就了“绿满邢襄,水润古城”的襄都底色。美丽乡村占比达4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85%,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图↑襄都湖鸟瞰
聚焦绿色发展,该区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水、土生态持续优化,低碳发展成效显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6年的9.04改善为2021年的4.78,下降率达47.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3天,增加85天。坚定不移去产能,关停焦化生产线5条,压减焦炭产能200万吨;实施干熄焦发电、烟气脱硫脱硝等一系列减排项目和氢能源示范引领、二氧化碳捕集等绿色低碳项目。旭阳园区余热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利用工业余热集中供暖540万平方米,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图↑襄都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示范点26个;探索开创“三减一提”“襄都跑腿儿哥”等一系列便民措施,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瞄准京津冀产业纾解转移,签约引进总投资750亿元的“大好高优”项目148个……该区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并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襄都区聚焦共享发展,全力改善群众生活,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例达到78%。在全市首创“关爱基金”,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救急难”试点。成立了全市首家医联体、全省首家医疗集团,让百姓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建成乡镇办综合文化站8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62个,开通了全市首家县级数字图书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图↑天一城红色商圈建设
突出项目建设主题主线,守住疫情防控、安全稳定、生态环保三条底线,着力实现动能转换、活力聚集、营商环境优化等八大突破……今年,围绕这一发展思路,襄都区加快中央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签约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97.2亿元。争列省、市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116.6亿元。新开工项目22个,总投资24.3亿元。
图↑襄都区行政审批局推出“襄政通”微审批服务,打造网上政务“便利店。
“十四五”期间,立足“一区两城”发展定位,襄都区将突出抓好5方面工作——抓项目,促发展;抓产业,育动能;抓城建,夯基础;抓生态,优环境;抓实事,惠民生。据悉,该区将注重优化项目载体,以旭阳经济开发区提质扩容为契机,全力打造更高效率、更高品质的经济开发区。在产业集聚方面,将发挥中煤旭阳“链主”企业作用,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强链补链项目,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十四五”期间园区营业收入翻番,再造一个“旭阳园区”。抓创新驱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期间实现“倍增”。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金融化雨,科创未来!8月31日下午,雨花台区2022年金洽会首场活动——“科创金融改革实验区”争创大会召开。雨花台区出台“12N”科创金融政策体系,发布“及时雨创贷”科创金融产品。
在今年1130龙湖创新日的舞台上,签约项目紧扣镇域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热点,新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有了新平台,首次出现的“双区联动”新经济项目成为新亮点。今年的主题“新特区 新理念 新格局”,更是聚焦“新”这一关键。
4月2日,九江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喜讯传来,九江人都为之欢呼雀跃。《骄傲!请叫九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文在朋友圈刷屏。 九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技创新园 范宇斌 摄中新网台州3月8日电(记者 范宇斌)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其中,一座座制造之城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当地传统产业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晓)5月2日,笔者走进黄州区路口镇,该镇党委书记张鄂介绍,路口镇作为“主城窗口”,按照“城乡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承接中心城区的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消费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教育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围绕白
商丘古城拱辰门。 记者 白鹏 摄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重要都城之一。地处中原的商丘,是一座历经数千年沧桑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幅色彩斑斓、跨越古今的历史长卷,也是一部内涵厚重的系列文化丛书。商丘的历史太丰厚了,很难用短短几句话来概括
印象里,如果不是以旅游见长的城市,如果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是很难有一条内容丰富、环境雅致同时又拥有超高人气的步行街的。第五届衡水市旅发大会的主办地枣强县却打破了这个常规,县城中10月1日新开街的枣强县民俗文化步行街好吃好玩好看,成为当地热门
大同启动2022年云冈文化旅游季活动。 王中勋 摄中新网大同7月18日电 (杨佩佩)18日,中国古都大同推出六大板块38项大型文旅活动,聚焦“文化游”,为民众送上“文化大餐”,以此点燃古都文化“烟火气”。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美誉的山西
【游金地讯】人的一生当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于睡觉的。刚出生的婴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即使是成年人,一天也要睡眠6-8小时。不管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是人必不可少的行为,这点已经成为人类共识。改善人类睡眠质量,也是睡眠研究人员的终生课题。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毛诗·小雅》诗序有曰: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在这里文化是借用了考古学的习惯定义,即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