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网-安徽频道站在淮北建市60周年的时间节点,聚焦淮北唯一辖县濉溪县,一幅幅城乡焕然一新、民生大幅改善、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新画卷,在濉溪大地徐徐铺展。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1亿元,居全...
人民网-安徽频道
站在淮北建市60周年的时间节点,聚焦淮北唯一辖县濉溪县,一幅幅城乡焕然一新、民生大幅改善、产业兴旺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新画卷,在濉溪大地徐徐铺展。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濉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1亿元,居全省61个县(市)第七位,总量较2018年提升一位,经济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省县域十强。同时,濉溪县还跻身2019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位居第78位,较2018年提高11位。
60年砥砺前行,60年改革创新,60年灿烂辉煌!回首奋斗历程,品味丰硕成果,展望美好前景,百万濉溪人民心情激荡,梦想飞扬,坚定地行进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筑就工业崛起之路
濉溪与淮北前进的历史足音同拍共振。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濉溪工业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发展过程,历经了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与磨炼,经受了改革带来的阵痛和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定位,延伸产业链条,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强县”目标初步实现。目前,工业经济已占据全县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1978年,全县工业产值不足4000万元,企业个数仅144家,且产品单一、数量偏少。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1985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年年迈新步,步步上台阶,经济类型多元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1985年工业总产值1.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5%,县内工业已发展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酿酒、瓷器、造纸、印刷、食品、纺织、竹木加工、煤炭等12个门类。到1990年工业产值已达2.8629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6.26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8.1%,酒、铝、肥、瓷四大产品初具规模,企业数达200多家。
“八五”期间,濉溪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年均增速达19%,199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5.74亿元。酒、铝、肥、瓷等国有支柱企业和水泥、炭黑、造纸、煤炭等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九五”期间,由于受金融危机等冲击,濉溪经济发展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困难时期,工业经济发展较慢。“十五”期间,濉溪县委、县政府为振兴县域经济,不断进行思路创新,从2001年提出“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贸旅游活县”到2003年调整为“资源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三大战略,最终确定了“以工业强县为主战略,优先发展工业经济”的总体思路,全力加快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实现了县域经济由缓慢恢复性发展向较快增长的转变。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实现工业增加值5.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
“十一五”期间,濉溪县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强化工作举措,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30家,总数达152家,以煤化工、矿产采选、农产品加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90.8亿元,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3.3%。“1 6”工业园区模式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濉溪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工业强县”为主线,积极拓宽思路,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体蓬勃发展的格局。2012年8月,濉溪县与芜湖县联合组建濉芜产业园,成为濉溪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201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3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2%,工业增加值13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4%,规上企业达到266家,较2010年增加7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30家,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的83%。制造业投资达到596亿元,年均增长20.4%,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0%,主导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5%,是2010年的3.77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且增长潜力较大。
“十三五”以来,濉溪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一创双加”“双实活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创新驱动,完善支持民企发展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强筋壮骨”,胜利实现“皖北当先锋,全省创十强”目标,2019年濉溪经济总量更是提升到全省县域第七位。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增添发展强劲动能
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多年来,濉溪县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加大城镇绿化提升行动力度,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突出抓好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大对油气、油烟、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非煤矿山、石料场和燃煤锅炉的专项治理;重点实施27项水污染治理任务,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对污染物、污染源和污染介质统一监管;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常态化开展环保督察检查,推动镇(园区)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
濉溪县大力推行“生态 ”模式,切实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新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刚刚过去的2019年流转土地面积53.4万亩,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67家,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濉溪召开。强化生态建设,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精准施策,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6个突出问题以及省环保督察反馈的34个具体问题整改。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加快推进河湖长制建设,实施扩建提标5万吨/日的濉溪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43处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县水体质量达到四类标准;凤栖湖生态区81个疑似问题完成排查,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指标PM2.5浓度均值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招商引资和园区发展中,濉溪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最大限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大力招引绿色无污染企业。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去年清理处置“僵尸企业”19家,盘活土地2334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减税降费5.4亿元。围绕铝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项目实施精准招商,成功引进投资15亿元的理士安徽总部项目和投资14.2亿元的美信铝箔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积极参加长三角一体化联盟会议,举办长三角发展论坛、中国铝产业创新与绿色发展论坛,铝产业招商取得丰硕成果。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濉溪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濉溪县坚持把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要突破口,密集出台民生惠民政策,加速发力民生改革,社会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全县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建立2018至2020年扶贫项目库,谋划项目3719个,涉及资金12.49亿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改、县级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扎实推进,医疗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综治维稳、矛盾纠纷化解、信访调处等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扫黑除恶力度持续加大,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高层次统筹三个“一体化”,交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濉溪县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次中心,在完善总体城市设计和起步区控规基础上,编制完成供水、排水、燃气等13个专项规划,起步区项目有序推进。将双堆新城作为具有独立功能的城区卫星城,与南部次中心共同建设成为南部片区的“双中心”,集聚带动县域东部和南部均衡充分发展,编制完成《双堆新城发展规划》(初步方案)等3项规划。河西区“四纵四横”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与主城区和濉溪经济开发区对接,教育、医疗、文体等配套基础设施即将建成。加快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濉溪县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路长制推行工程、运输通达工程、交通专项扶贫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六大工程”,全年累计实施农村扩面延伸工程196.3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加快推进公交一体化,开通镇村公交通行线路41条,累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341辆,农村公交实现全覆盖,“一元公交”赢得群众点赞。加快推进区域供水规模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县62个单村水厂巩固提升应急维修工程及7个规模水厂达标改造应急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即将正常供水。建设完成贯穿全境的南、北两条供气专线和南坪气源接收站、百善综合站。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年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量达12.6万吨,生活垃圾收集率93%以上。促进社会事业一体化。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计划,促进城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改造面积17.3万平方米,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濉溪二中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实施公共医疗三年提升工程,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2家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利用乡村医养结合PPP项目,筹资3.75亿元,改善镇卫生院条件。县医院成功晋升三级医院,全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在濉溪县召开,综合医改、计划生育和创卫工作受省政府表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濉溪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站台。(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李莹)